發布:2024-05-25 14:55:28 關注:3222次
一、化學學院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學科由我國著名化學家張大煜先生于1949年創建,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建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esi國際排名進入1‰,入選國家首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學科先后經歷了基礎化學教研室、化學系和化學學院等不同發展階段,七十多年來為化工和其他近化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化學學院以基礎人才培養和前沿研究工作為特色,注重理工融合,培養了一大批兼具基礎與應用特色的專業人才,正在穩步成長為我國化學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學院定位國內一流學科建設目標,堅持立德樹人,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學科結構,著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學科以新物質的創制為核心,從清潔能源的高效生產到轉化利用、從分子的智能設計理論到精準的合成路徑,從疾病的細胞水平檢測到靶向治療,開展系統創新,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
二、招聘崗位
1. 教授/研究員
崗位條件:在相關學術領域取得了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技術等成果,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創新思維,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展潛力,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聘期內考核目標明確,具體標準可與學院聯系人咨詢。
福利待遇:全口徑工資50+萬/年(不含科研績效);安家費120萬,科研業務費120萬,學院在學校基礎上匹配相關科研業務費
2. 副教授/副研究員
崗位條件:在相關學術領域取得了一定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創新潛力巨大、發展后勁十足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聘期內考核目標明確,具體標準可與學院聯系人咨詢。
福利待遇:全口徑工資45+萬/年(不含科研績效);安家費100萬,科研業務費80萬,學院在學?;A上匹配相關科研業務費
3.助理教授
崗位條件:博士學位,已取得有影響力的代表性成果,對未來科研發展有明確規劃,原則上不超過32周歲。聘期內考核目標明確,具體標準可與學院聯系人咨詢。
福利待遇:全口徑工資30+萬/年(不含科研績效);安家費50萬,科研業務費10萬,學院在學?;A上匹配相關科研業務費
4.博士后
崗位條件:在國內外知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身體健康,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扎實的研究基礎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原則上不超過30周歲。聘期3年,考核目標明確,具體標準可與學院聯系人咨詢。
福利待遇:全口徑工資25-30+萬/年(不含科研績效)。
各類崗位詳細福利待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三、招聘方向
多相催化與表界面化學,能源材料化學,綠色合成化學,智能化學,單細胞分析化學,質譜與色譜分析等。
四、擬招聘課題組簡介
01外場增強催化材料與過程研究室
課題組簡介:
面向能源、環境領域國家重大需求,聚焦氫氣、二氧化碳、低碳烷烴等小分子活化轉化以及氣體污染物vocs和nox的催化消除,創制適合上述過程的催化新材料,創新分子活化轉化綠色過程,推動能源結構調整以及“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發展“單原子”、“原位封裝”、“點擊錨定”、“納米多級結構構筑”等先進可控合成技術,實現催化材料的精準設計與制備;揭示催化劑結構與特定小分子催化轉化過程之間的關系,獲得特色碳/氮化物、ox-zeo復合(核殼)結構等催化新材料及其規?;苽涔に?。
詳見:http://team.dlut.edu.cn/denglizticuihua/zh_cn/index.htm
合作導師簡介:
石川,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7年合作研究成果“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榮獲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同年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019年獲“化工與材料京博博士論文獎”-優秀獎-指導教師。2021年入選教育部“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22年被評為大連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碳化鉬催化劑上的低溫水活化制氫過程”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類)自然科學獎一等獎?,F任遼寧省學科評議組成員,大連理工大學第九屆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能源小分子活化轉化和氣態污染物催化消除為背景,開發新型催化材料和外場耦合催化反應新過程,實現分子的精準活化與高效轉化。從探究關鍵科學問題到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在兩個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的創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先后發表在science,nature,chem,nano research等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刊物上,受到國際學術媒體chemistry world、c&e news的多次關注和報道,同時還受到新華網、央視網、央廣網等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
招聘方向:物理化學、工業催化、能源催化、電催化等
招聘崗位:專任教師,博士后
招聘人數:2-4人
02數字化學研究團隊
課題組簡介:
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未來化學品合成的趨勢之一?;瘜W工作者應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分子設計和反應機制研究中。基于這一理念,本團隊從事數字技術強化的反應過程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微流體、連續流反應、界面化學、高通量篩選、數值仿真、機器學習與自動控制等。目前研究興趣集中于數字化學領域,開發設計了新型微流控芯片、自動連續反應系統、人工智能分子設計方法、結構化反應器等。已搭建了功能完備的全自動高通量機器人化學合成平臺與計算平臺,可用于化學品的開發、大數據收集與人工智能分析。同時搭建了連續流合成系統與原位檢測裝置,可以結合機器學習算法對合成配方進行工藝的快速優化,與高通量平臺結合實現化合物的快速開發。
詳見:http://faculty.dlut.edu.cn/taosy/zh_cn/index.htm
合作導師簡介:
陶勝洋,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2008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和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今于大連理工大學工作,現任化學學院院長,教育部“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長期從事微流體、連續化反應、智能化學等化學與信息技術交叉的科學研究,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授權專利20余項,主編、參編各類教材與著作七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領域科研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2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擔任中國化學會膠體與界面化學專業委員會青委會副主任、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微化工技術、智能制造三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會刊《化學通訊》首屆科普教育類編委、大連市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招聘方向:微流體、高通量合成、機器學習、連續流反應等
招聘崗位: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后
招聘人數:3-5人
03生物質催化轉化課題組
課題組簡介:
面向國家“雙碳”戰略研究,采用熱/光/電等多場耦合策略,開展生物質/二氧化碳催化轉化制備可再生能源化學品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半導體表面-吸附分子界面電荷轉移機制,設計和制備高效的光催化劑。(2)研究光電、光熱、熱電等多場耦合促進催化反應轉化機制。(3)研究生物質分子與二氧化碳的耦合轉化。
詳見: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min
合作導師簡介:
王敏,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大連市青年科之星。目前主要從事生物質/二氧化碳催化轉化研究。發展了c–c鍵選擇性裂解和偶聯新策略和新催化體系,開發了生物質制甲醇、合成氣、甲烷以及高碳烷烴新路線。在 joule(2篇), chem, nat. commun., jacs(2篇), angew chem. int. ed. (4篇), acc. chem. res. , adv. mater., appl. catal. b (2篇), acs catal. (7篇),small, chem catal.等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研究成果獲得了大連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招聘方向:光催化、電催化、多相催化、生物質催化轉化、二氧化碳催化轉化等相關研究方向
招聘崗位:博士后2人,助理教授/副教授1人
04水化學與水質凈化功能材料研究室
課題組簡介:
通過對水溶液中元素形態分布特征的深入探索,利用離子“記憶識別“和“擇晶吸附”理論模型,揭示了水溶液微界面化學環境中優先識別機制。圍繞社會關心的老工業基地飲用水安全問題,集成現代技術裝備,實現低成本高效產業化示范。在高鹽、蛋白和多糖體系中元素分離、有機工業污水資源化、飲水安全凈化創新過程,實現了“吸附+混凝”凈化技術突破。研究成果在水質凈化、污水零排放、資源回收利用與水質深度凈化實現工程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貢獻出新方法,通過了多項技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合作導師簡介:
馬偉,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基金3項、歸國基金1項 資源環境領域和海洋領域863計劃及企業委托等項目。獲20多件授權中國發明專利,多項獲得實際應用。
招聘崗位:博士后
招聘人數:3人
05分子成像探針研究室
課題組簡介:
面向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診斷的需求,致力于開發高性能的生化分析試劑和分子成像探針,為生理活性組分的生物功能和臨床應用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工具。主要研究方向:1)基于鑭系金屬配合物和時間分辨熒光檢測技術的超高靈敏度生化分析試劑和分子成像探針的創制及應用研究;2)新型過渡金屬配合物發光探針檢測平臺的創制及應用研究;3)時間分辨熒光-磁共振雙模式分子成像探針的創制及應用研究。
合作導師簡介:
張文珠,教授,博士生導師。圍繞疾病診斷中重要生理作用分子的識別與檢測,構建了過渡金屬配合物發光探針檢測平臺,用于癌癥、心腦血管疾病、肝損傷等病理模型的分析成像研究。在光致發光-電致化學發光雙信號響應探針;細胞器靶向特異性識別探針;時間分辨模式長壽命發光探針等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第一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 angew.chem. int. ed., adv. sci., biomaterials, chem. eng. j, biosens.bioelectron., anal. chem.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授權發明專利2項。培養研究生多人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優秀論文等榮譽。
宋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大連市高端人才。多年來一直專注于鑭系金屬配合物生物成像熒光探針和磁共振造影劑的研發,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長壽命發光金屬配合物探針,并構建了無背景干擾時間分辨熒光生化分析研究體系。同時,將高靈敏度的鑭系金屬配合物熒光探針與高組織穿透性的磁共振造影劑有機結合,開拓了時間分辨熒光-磁共振雙模式生物成像探針的研究領域。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3項省部級項目,獲2017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招聘方向:有機合成、熒光分析、磁共振成像、生物醫學檢測、生物醫學材料
招聘人數:2人
05可持續聚合物研究室
課題組簡介:
面向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采用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和計算化學的最新技術和方法,從事可持續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1)發展新的聚合物設計策略,獲得高性能的可化學循環聚合物;2)發展刺激響應降解的新型聚合物材料;3)發展新的降解方法和降解催化劑;4)發展新型環境友好聚合物新材料。
合作導師簡介:
徐鐵齊,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遼寧省創新人才主要從事可持續高分子合成方向研究,發展了新的可化學循環聚合物設計新策略。以通訊和第一作者在在化學頂級期刊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ed. ind. 等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其它基金10余項。
招聘方向: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
招聘崗位:博士后1人,助理教授1人
06“可穿戴電化學傳感器”研究團隊
課題組簡介: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可穿戴傳感器對于監測人體健康及實現遠程醫療具有重大意義,主要從事可穿戴電化學傳感體系的設計、檢測及應用研究:(1)可穿戴電化學傳感器的探索與應用(汗液/唾液/淚液等人體分泌液);(2)柔性納米能源器件的研究與應用(鈉/鋅/鋰離子電池及電容器等);(3)可穿戴自供能傳感體系的開發與應用(生物燃料電池等)。
詳見:http://faculty.dlut.edu.cn/zhunan/zh_cn/index.htm
合作導師簡介:
朱楠,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后,丹麥技術大學博士。主要從事“可穿戴電化學傳感”前沿交叉學科的研究,構建“人/固”界面生物兼容性新技術,設計可穿戴自供能傳感途徑,發展了系列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可穿戴傳感體系,用于實時原位精準監測人體機能參數。近5年以通訊作者發表國際高水平sci論文40余篇,中國/美國發明專利7項,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交流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中央軍委科技委項目等)。獲“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代言人(全國118人);“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第1完成人);“遼寧省教學成果獎”(第1完成人);“第63屆國際電化學年會最佳墻展獎”(捷克)等。
招聘方向: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工程、微納米加工等相關研究方向。
招聘崗位: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后
招聘人數:2人
聯系方式:nanzhu@dlut.edu.cn
07金屬有機合成催化研究室
課題組簡介:
面向我國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的重大需求,聚焦于高效綠色合成方法的開發,通過配體的設計與合成,金屬催化劑的開發,實現有機分子的精準催化合成,提高合成效率,創制高附加值新物質。擬調控配體-金屬配合物催化劑結構,控制反應底物與金屬催化劑的相互作用方式,解決反應底物的選擇性轉化的核心科學問題,推動綠色合成方法的產業化應用,實現制造業的產業升級。
合作導師簡介:
林祿清,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目前主要從事①金屬光催化的偶聯反應研究;②手性配體控制的選擇性合成方法。擬通過開發高效的合成方法,結合藥物化學的先導合物的開發,高效制備結構新穎的,有潛在活性的化合物分子;結合現有藥物分子結構,開發可規?;幬锖铣晒に嚒?/span>
招聘方向:有機化學,化學合成,應用化學等研究方向
招聘崗位:博士后
招聘人數:2人
08框架與缺陷化學研究組
課題組簡介:
主要研究金屬有機框架(mof)和共價有機框架(cof)合成及催化和吸附分離方面研究,聚焦利用缺陷工程方法在mof和cof引入功能化位點,實現能源和環境相關目標功能的定向轉化和分離。
詳見:http://faculty.dlut.edu.cn/fengxiao/zh_cn/
合作導師簡介:
馮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9年于比利時根特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師從pascal van der voort教授。隨后繼續在比利時根特大學comoc研究組以助理研究員從事研究工作。2020年8月加入大連理工大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國合作項目等項目。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 j. am. chem. soc., green chem等權威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
招聘方向:材料、化學、催化、分離、mof、cof
招聘崗位:博士后/助理教授
招聘人數:1-3人
09團簇基功能材料研究室
課題組簡介:
面向傳統負載型納米催化劑中活性位點結構難以精準控制、活性中心認識不明確的科學問題,聚焦于“負載型團簇催化劑的微結構精準調控與性能研究”,通過對團簇材料組裝機制、成核、生長機制以及結構誘導機制的精細調控,構建具有協同、互補或多功能效應的團簇基催化材料,實現材料內多種功能基元間的協同或串聯催化作用,揭示了團簇基催化材料中結構與性能間的關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金屬氧/硫簇基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應用;(2)金屬團簇、單原子材料的精準合成及應用;(3)功能性團簇基多孔材料的開發及應用。
詳見:http://faculty.dlut.edu.cn/liuyiwei/
合作導師簡介:
劉藝偉,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一直從事團簇基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通過開發團簇-單原子、團簇-金屬有機框架等材料的精準合成方法,實現活性位點結構的精準調控,推動團簇材料在催化、能源、環境領域的應用。已在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 ed., matter, chem. rev. 等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基金委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參與完成基金委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多項。擔任國際期刊《nano research》和《polyoxometalates》青年編委。
招聘方向:團簇化學、框架化學、催化化學、單原子等相關研究方向
招聘崗位:博士后
招聘人數:2人
五、學院聯系人
姜老師
辦公電話:0411-84706356
電子郵箱:jiangtx@dlut.edu.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neyzyu3eue--zltdustvb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1】凡本網注明"來源:博山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博山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博山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